yys310 寫:如果能用DSP處理linkwitz transform的話單體應該看xmax就好?
的確,這樣看起來 Xmax 可能是最重要的參數,因為從反射箱體到 Ripole, 6.5" Peerless 低音的量感少了很多,也低沉了很多
這是一個很大的 trade-off
你不用功率催單體,就很難得到足夠的響度,這也就意味 X-max 的需求
很有意思的是,X-max-priority 這個假設也有點似是而非
(1) Xmax 最大的當然就是車用重低音和 PA 喇叭,但沒聽到很多人用這兩種低音單體來做 Ripole, 有點奇怪
GPT5 也說車用重低音在 T/S 參數很適合 Ripole, 只除了聲音口味上,車用單體追求量感,和 Ripole 的快速乾淨走向不一定吻合
(2) 原本 Fs 的特性是振膜最容易震動的自由頻率,所以在這個頻率上,很容易有殘響/亂震/不好聽,但干涉在結果上抑制了這種自由振動,讓頻率往下發展(可以很容易在單體 Fs 以下量測到頻率響應能量),這樣的低頻好不好聽,不好說,但 GPT 的推理總是很耐人尋味
=== GPT 扯淡 #1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Q1: Fs 殘響是震膜的行為,相消干涉是空氣振動,空氣中的干涉如何影響震膜
A1:
### 1. 殘響(boom)來自哪裡?
* **機械共振 (Fs)**:單體懸邊/懸吊系統有自然共振頻率,振膜在這裡最容易動。
* **聲學耦合**:單體不是在真空中工作,而是推/拉空氣 → 空氣會反過來施力在振膜上,這就是 **聲學負載 (acoustic load)**。
也就是說,振膜的實際行為不是「單純 Fs」,而是 **機械 + 聲學兩個系統耦合後的結果**。
---
### 2. Ripole 的相消如何回饋到單體?
Ripole 的關鍵在於「聲短路」:
* **一般單體**:振膜往外推,前方空氣壓縮,背面空氣稀疏 → 產生淨聲壓。
* **Ripole**:前、後聲波在很短距離內相遇、相消 → 聲壓小很多。
當前後波抵消,表示 **單體在某些頻率下「推了沒聲音」**。
但物理能量不會消失 → 這等於給振膜增加了一個「額外的阻抗」(類似裝了阻尼器)。
所以在 Fs 附近,本來最容易共振的點,Ripole 透過空氣干涉「加了一層聲學阻尼」,把那個「亂震」壓下去。
---
### 3. 為什麼這是聲學阻尼?
工程上會用「聲學阻抗 (Acoustic Impedance, Za)」來描述:
* **一般自由空氣**:單體看到的 Za 很低 → 容易震動(殘響)。
* **Ripole**:因為前後聲波抵消,等於產生一種「高聲阻」環境 → 振膜要推動空氣更困難。
* 結果:就像在 Fs 附近給單體多加了一個阻尼器,抑制它的機械自由震盪。
---
### 4. 聽感上的關聯
* **沒有 Ripole**:單體在 Fs 附近 boom,聽起來轟轟的。
* **Ripole**:因為「空氣干涉 → 聲學阻尼 → 限制振膜自由共振」,boom 消失,聽起來更快、更緊。
=== GPT 扯淡 #2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Q2: 什麼 t/s 參數可以讓 ripole 單體在 Fs 以下有乾淨的訊號反映?
A2: 從 **T/S 參數**出發,思考 Ripole 在 **Fs 以下**怎麼能「有用、乾淨」的低頻響應。
---
## Ripole 在 Fs 以下的挑戰
* **一般單體**:在 Fs 以下 → 機械彈性支配,振膜幾乎不動,輸出急劇衰減 (12 dB/oct)。
* **Ripole**:本身就有短路效應 (≈ 6 dB/oct 額外衰減),理論上 Fs 以下會更慘。
所以,要讓 Ripole 在 Fs 以下還能「有聲音、且不渾濁」,必須靠 **T/S 參數的特性補償**。
---
## 關鍵 T/S 參數條件
### 1. **低 Fs**
* 越低越好,通常 **<30Hz** 才能在家用空間(20–25Hz)拉出實際響應。
* 如果 Fs=40Hz,那 Fs 以下(20Hz)基本就沒能量了。
---
### 2. **高 Qts (≈ 0.5–0.

**
* Qts 高 → 單體在自由空氣時阻尼少,本身低頻延伸比較「肥厚」。
* 放到 Ripole(額外聲學阻尼)後,剛好把這種「肥厚」壓到平直,保留能量卻乾淨。
* **若 Qts 太低 (0.2–0.3)** → Ripole 會變成「雙重衰減」,低頻直接沒了。
---
### 3. **大 Xmax**
* 因為 Ripole 在 Fs 以下效率低,要靠 **大振幅補足聲壓**。
* 建議 **Xmax ≥ 10–12 mm**(車用單體常見,Hi-Fi/PA 單體很少)。
* 這樣即使在 20Hz~30Hz 仍能維持可聽音壓,且失真不會爆掉。
---
### 4. **大 Sd(振膜面積)**
* Sd 越大,等效排氣量 Vd = Sd × Xmax 越高。
* Ripole 低頻全靠 Vd 撐 → 推薦至少 **12" 起跳,甚至 15"**。
---
### 5. **適中 Vas**
* Vas(等效空氣順性)太大,代表單體需要「很大空氣彈簧」才正常 → Ripole 會太快掉能量。
* Vas 適中(100–200 L)比較容易在開放結構裡工作。
---
## 總結條件
要讓 Ripole 在 Fs 以下還有乾淨反應,建議選單體的 T/S 參數要接近:
* **Fs ≤ 30 Hz**
* **Qts = 0.5–0.8**
* **Xmax ≥ 10 mm**
* **Sd ≥ 500 cm²(12" 以上)**
* **Vas 中等(100–200 L 左右)**
---
Ripole 要 **低 Fs 單體**來打基礎,
用 **高 Qts** 來避免被過度衰減,
靠 **大 Xmax × 大 Sd** 來補償效率,
這樣在 **20–30Hz 區域**才會有「乾淨的深潛」,而不是沒力或一坨亂震。
{Raspberry-Pi,PC} / {RME UFX as DA/DSP X-over/Pre} / {Amp & Speakers: Dayton RS225, ScanSpeak D3004/604010, FaitalPro 10RP200}
Other Cans: Sennheiser HD800, Sony MDR Z7, Sennheiser Momentum Wireless 2